紅立方救品、紅立方救訓、紅立方救人、紅立方云急救是我們的四大板塊,其中紅立方救訓是為政府、大型企事業(yè)單位、學校、社區(qū)、戶外旅游等提供應急產品知識培訓及急救知識培訓,自公司成立以來經過我們培訓的各類人員已經數以萬計。
雖然每紅十字會或者其他培訓機構也會培訓大量人員相關的初級急救方法,可是如果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交通事故、溺水、電擊、踩踏等突發(fā)情況時,一般的做法是遠離危險,好一點的會呼救,真正敢于去救人的寥寥無幾,大家仍然害怕救人,生怕操作錯誤害人,害怕救人引起法律糾紛,怎么辦?
上海老外地鐵中暈倒,周圍乘客以“博爾特速度”10秒鐘跑光。真的是“人心倒了”,扶不起來?還是中國人不會急救知識,有心無力?
但是國人真的是不想救人嗎?上海地鐵已經出面辟謠,稱“無人相助”并不屬實,有乘客在列車進站后,立即到站臺尋求站務員的幫助。
很多人也在指責:“為什么地鐵站的工作人員不伸手去救人?” 很多人在指責:“為什么地鐵站里沒有急救箱、沒有AED?”
我們都知道如果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急救手段,搶救成功率可達50%左右?!叭绻F在在路上遇到一個心臟病發(fā)的人,我肯定不敢上去救?!币幻邮苓^急救培訓的小Q說,“當時培訓的時候是用假人做培訓的,我實在沒信心……而且老師曾經說過,如果不小心按錯了對患者會造成更大傷害?!?/span>
也有人會說:“路上遇到這種情況我也是不敢扶,不敢救,萬一病人訛上我怎么辦?”
不敢救不是問題的根本,我們缺乏的不僅僅是急救知識,不僅僅是AED!急救的普及是系統(tǒng)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還缺乏很多很多。這里面固然有一些社會不良風氣導向的影響因素。但更大的可能是:我們還沒有真正掌握正確的急救方法和急救思維。
按照常識,有人暈倒,第一時間救助才最有效,99%的緊急事件都發(fā)生在現場而不是醫(yī)院,急救醫(yī)生到達前現場的人是否知道如何正確施救至關重要。
所以未必是大家都不想,不救人的原因更可能是“有心無力”,沒有急救知識不敢貿然行動,畢竟想在第一時間救人也是一門技術活。
1964年,2名美國心理學家達利和拉塔奈關于突發(fā)事件目擊者做了大量心理實驗,得出結論:你必須有行動的知識和能力。面對突發(fā)事件,如果你不知道該怎么做,或者缺乏相應的能力(比如不會游泳),你可能不會采取行動。
2008年,加拿大學者的研究也發(fā)現,人們不去施救路人的原因首先是對自己急救能力的不自信,其次是害怕傳染病,最后才是害怕引起法律糾紛。前兩條,完全是急救知識缺乏引起的。
近30年來,西方發(fā)達國家十分流行“第一目擊者”的培訓。用1—2天時間,對學習者進行以心肺復蘇為主要內容的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通過考試后,可獲得急救培訓證書。一旦培訓者在事發(fā)現場遇到需要緊急救護的危重傷病人,就能不失時機、正確有效地救護他人。
“中國的急救起步并不晚,1989年,從北京急救站轉型為北京急救中心是一個良好開端,但后來卻走了很多彎路。現在,中國的急救事業(yè)、中國人的急救觀念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大概晚了30年。”中國醫(yī)師協會急救復蘇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宗浩曾在接受采訪時說。
比如全球公認的救命第一要術“心肺復蘇術”,從發(fā)明至今已有54年。但在中國,目擊者對心臟驟?;颊邔嵤┬姆螐吞K的比例僅有15%—30%,成功率不到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而在美國,僅接受心肺復蘇技術培訓的人就有7000萬,相當于全美總人口1/3,拉斯維加斯州心肺復蘇的成功率已達74%。
所以啊,不是我們不想救,而是我們大多數人根本不會救。
急救是知識、更是技能。因為怎么做更重要!技能就需要不斷的練習,就像開汽車,你為什么開的那么好呢?因為你天天開呀!你現在一定不是開車的時候還在念“點燈、掛擋、松手剎,慢抬離合把油加”這句咒語嗎?
生活中的意外傷害事件和疾病突發(fā)很常見,所以懂得基本的急救技能非常關鍵。學會急救,不一定是為了幫助別人,更多的可能還是幫助自己、家人和朋友。
其實在城市環(huán)境下,急救可以非常簡單。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難?,F場急救,不是為了讓你能分辨患者得的是什么病、怎么治療,而是需要你評估患者處于什么狀態(tài),提供你力所能及的幫助。
例如遇到一個突發(fā)呼吸困難的患者,你可以詢問他既往什么疾病,是否有隨身藥物,可以幫助其服用,并撥打急救電話呼叫急救車,指引急救人員迅速到達患者身邊,這就做的很好了。
假如遇到一個突發(fā)倒地、意識喪失的患者,此時患者如果有呼吸,意味著這是活的,你將患者擺成側臥位,并撥打急救電話,指引急救車到來。在急救車來之前,你不需要喂患者任何東西,你也不需要分辨患者是什么病,你只要確保患者呼吸一直存在,等急救車到達后交給醫(yī)生,這就做的很好了。
假如遇到一個突發(fā)倒地、沒有反應沒有呼吸的人,意味著患者心臟驟停,此時你在撥打急救電話之后,必須即刻開展心肺復蘇急救,而不能干等急救車,因為心臟驟停患者每延遲急救1分鐘,成功率下降10%,干等急救車基本屬于等死。在實施心肺復蘇時,你甚至可以不需要給患者做人工呼吸,只需要持續(xù)不間斷的胸外按壓,也非常有效,給患者帶來更多存活機會。
評估患者狀態(tài),提供恰當的幫助。你看,急救并不難,這些幫助對患者有益無害。
美國法律規(guī)定年滿18歲的公民都要學會急救。據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地方周報》報道,急救培訓課程已成為當地高中生的必修課,沒學過的話,就無法獲得畢業(yè)文憑。
而根據央廣網的報道,在澳大利亞有40%的人口有基礎急救知識,25%的家庭有常備急救箱。很多職業(yè)崗位必須要有急救證書才可以上崗,例如警察、教師、醫(yī)護人員、火車乘務人員等。
德國人會通過各種途徑了解急救知識。比如考駕照,上的第一堂課不是交規(guī)和駕駛理論,而是急救課。
英國孩子更是從學齡前就開始學習自救了。幼兒園通過“過家家”等形式,讓孩子認識急救設備;初中生則要學簡單急救程序,如及時把昏迷者的頭往后仰,可挽救數百生命。
多發(fā)地震的日本每年都要舉行抗震自救活動。1996年,日本神戶發(fā)生7.6級地震時,32萬人無家可歸,但只死傷了5000多人,這與日本人從小注重培養(yǎng)急救能力不無關系。日本有很多公民自愿參加救援組織,消防團就是其中之一,其成員會定期被組織到消防學校接受培訓,合格者可以拿到證書。去年日本僅消防團成員就有86萬人。
我們無法掌握大環(huán)境,只能建議作為個人的我們多學點急救知識、平時演練急救技能、心里常存善意,這些都是實實在在擁有了就有安全感的東西,畢竟我們都無法預知,明天倒在地鐵里的會不會是你我。
為了打消各種顧慮,國家也在積極的解決
首先,“好人法”的實施:
做好人其實是不分省市和地區(qū)的,當然更不分國度,"好人法"是2000年左右在西方國家率先出現的,她出臺的目的就是免除好人救人的后顧之憂,避免出現好人做好事卻要賠償被救者損失的尷尬局面的(別以為這不會發(fā)生,南京的彭宇案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好人法存在的必要性)?!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從2016年12月第184條經歷了3次修改,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被俗稱為“好人法”的第184條規(guī)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第二,普及急救的配套措施:
很多人說“中國這么大,這么多人口,普及急救知識和技能、普及AED設備成本太大(現在幾乎都上萬元一臺),政府無法承擔“。我想說,國家真的不需要掏錢辦這些事,只要制定政策就好了。比如:規(guī)定大廈竣工必須要有AED設備安裝,就像消防設施一樣,檢查不合格就關張、就停業(yè)。購置幾十臺AED和建一幢大樓所花的錢簡直是九牛一毛。再比如:規(guī)定企業(yè)年審必須要有一定比例的員工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否則停業(yè)整頓。培訓幾十個急救員的成本和停業(yè)的損失簡直是九牛一毛。
就像我們前些天公眾號展示的社區(qū)衛(wèi)生急救站的例子,急救的配套裝備也都出現在了我們身邊,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學習和使用途徑。
第三,急救知識、急救技能普及:
我不再累述我們國家急救知識急救技能的普及率低的情況,說說我們的鄰居們吧:據說新加坡要求每個家庭中要有一個人掌握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韓國要求大學畢業(yè)必須掌握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紅十字會,民防局,各級醫(yī)院,社區(qū),企事業(yè)單位也都在解決急救知識、急救技能普及率低的現狀。
第四,急救物資的情況
我們一直認為急救物資,急救箱包不是必需品,許多還在為生存而掙扎的人意識不到急救的重要性,因為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務,浪費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學習一個很可能10年都用不上的一個急救知識,急救技能,不如利用這半天或者一天的時間去掙些錢;而當人在物質方面充裕之后就會更多的考慮安全的問題,也更容易認同需要學習急救的重要性。
紅立方救品、紅立方救訓、紅立方救人、紅立方云急救,紅立方通過公司四大板塊的服務,旨在為社會公益事業(yè)做貢獻,讓我們的社會更和諧,是急救和移動互聯網的“互聯網+”,踐行著“讓我們生活地更安全”的使命。